随着新生儿听力筛查计划的逐步实施,选配助听器的儿童的年龄越来越小;使有听力损失的婴幼儿,儿童成为当今助听器验配的主要对象,作为听力康复专家,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儿童并不是“小大人”(small adult),儿童的自身特点有别于成人:听觉系统发育程度,心理状态、视觉、智力、反应能力等方面都与成人存有差异。人类社会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而言语能力是儿童了解事物发展认知能力必须的,听觉是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这决定了小儿助听器的验配是项精细而复杂的工作,下面是儿童和成人的一些重要区别:
(一)相对于成人来说,儿童在听力评估的过程中,很难得到完整可靠的结果。小儿的年龄、词汇量、理解能力、学习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有无其他疾病或残疾等一些儿童自身的情况,使我们在选择测试项目、测试手段时都要根据患儿本身的特点进行。尤其是婴幼儿,听力学家常常只能依据测得的很少的几个频段的听力阈值来推算助听器的放大参数。虽然现在我们已经能够运用一些客观测听的方法,如ABR等,得到婴幼儿具有频率特异性的听诱发反应阈值,但这些阈值并不能完全取代行为测听的结果。一般来说,大于六个月的小孩就可以进行一些行为测听了,如 视觉强化测听(VRA),游戏测听(PA)等,但这些测听方式也有其本身的缺陷,尤其需要小孩配合。所以,儿童助听器的验配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随着对其听力评估的完善及其身心发育的逐步成熟,我们需要对其助听器进行不断的调整,以期使儿童通过助听器获得最大的收益。
(二)婴幼儿和儿童的听力损失类型、病因等也与成人有很大区别。成人听力损失很多是渐进性的,以高频为主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而小儿常常是突发性的语前聋,其程度可能达到重度或极重度,并常伴有中耳疾患。成年人听力损失的病因主要是:年龄的增长,噪音等;而儿童听损的高危因素主要是:新生儿期的重症监护时间超过48小时,遗传因素,面颅畸形等。
(三)婴幼儿和儿童的耳朵还处在不断发育的过程中,一般出生后两年发育最快,长到7岁才逐渐定形。其间,耳廓的大小,外耳道的大小、硬度、方向等都在不断的变化。由于这些变化我们在助听器的验配中就必须特别注意使用较柔软的耳模并不断更换以适应其外耳道的发育,防止出现声反馈和对小孩耳朵造成损伤。另外,我们在助听器验配中所使用的耳道声学参数都是针对成年人测得的平均数据。Kruger 等发现新生儿的耳道共振曲线的峰值频率是成人平均的2~3 倍,2 岁多才接近成人 。Feigin 等报告儿童的真耳-耦合腔差值(RECD)在5 岁以内均超过成人,后逐渐接近成人。如果将这些成人的平均值用于儿童助听器验配中计算目标增益,势必造成很大的错误。所以,在儿童助听器的验配中更要注意个体化,采用真耳测量的方法,代替传统的相互比较的选配模式。
(四)儿童使用助听器的环境与成人也有很大不同。小孩可能处在不同的高度和位置听大人们说话,比如在地板上,婴儿床上,抱在怀中等,其不同位置所测得的长期平均言语谱(LTASS)在响度和形状上都有明显不同。所以,在儿童助听器的验配中要充分考虑到孩子们所处的不同声学环境,确保他们配戴助听器后最佳的可听度和舒适度。
(五)小孩使用助听器发展语言的过程也同成人存在着差异。作为第二信号系统,语言是后天形成的。言语只是语言的外在口头表达形式。听觉是言语链中的重要一环,幼儿要学会并保持言语,有赖于听力的完好以及大量言语信息的反复刺激。儿童需要听到别人说话的声音和自己的声音来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这些都依赖于助听器的放大功能。成人有能力根据不同的聆听对象和环境自行调整其助听器的设定,已达到最好的聆听效果。而儿童助听器的设定通常都是固定的。那么,儿童助听器的选择和调试都要更加精准。虽然如前所述儿童听力评估资料的不完整,要精确验配有一定难度,但我们一定要考虑充分尽量避免错误。让孩子们通过助听器的帮助来发展语言能力。
总的来说,儿童助听器的验配在很多方面与成人都有所不同。在听力评估方面:由于小孩的不能合作,其外耳结构发育的不成熟和声学特性的差异,以及中耳和内耳疾病的影响,都使评估工作更为复杂化。在助听器选择方面,儿童助听器更强调方便佩戴,可修改性强,能根据不同环境和听力损失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南京助听器聋儿康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