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食品药品监督局最新发布的公告显示,治疗耳聋的药品又上了“光荣榜”。 银川博升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销售的“耳贴灵”,因为宣传不实而被曝光。据不完全数据显示,在所有被曝光的违规药品中,宣称能治疗耳聋耳鸣或者眩晕的药品属于违规次数最多的一种,也是骗取公众较多的药品。当然,为何屡禁不止有许多原因,利益驱动,铤而走险是导致这个现象的“动力”,而耳聋耳鸣本身的难以治疗的特点,则为假药制造者提供了机会。
这里有几个原因,首先是许多患者不相信耳聋的不可治疗性,有些患者始终怀有一线希望,尤其是小儿的家长,总希望能得到治疗。这是缺乏对公众的教育的结果。既然不可治疗,造假者便利用了患者强烈的“求医”心理,编造出一些灵丹妙药,很容易蒙骗部分患者和家属。再者,治疗耳聋耳鸣假药,和治疗其它疾病不一样,很少能产生明显的副作用,这便是:只要假药不治死人,便能顺顺当当地赚钱。由于耳聋测试和其它疾病的测试不一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患者心理的影响,也就是,很难准确界定是否治疗有效果,更难证明治疗效果的多少。
因此,对公众的教育非常重要,现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听力筛查的宣传,人们已经意识到早期筛查的必要性,但是筛查出来后如何康复?如何有效地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在中国,这些工作教育尚未大规模开展,虽然一年一度的爱耳日起到很好效果,但是还是无法替代持续和普及的公众宣传。
只有当人们充分认识到到感音性神经听力损失无法根治,只能通过康复来降低耳聋对人们的直接影响时,治疗耳聋耳鸣的假药才会消失。 |